普洱茶普洱茶百科普洱茶种植

云南省普洱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栽培新技术


  摘要 介绍了普洱大叶茶无性系扦插育苗、品种搭配组合栽培、树冠造型、成年茶树修剪等方面的栽培管理技术创新,分析出茶苗移栽时根系入土的最佳状态,提出了用“弯枝”代替第1、2次定型修剪的茶树良种栽培新技术。
普洱茶品网 http://www.puercp.com/8/view-4733608.htm
  关键词 普洱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栽培新技术;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59-03
  普洱大叶种茶树是制作传统名茶普洱茶和滇红茶的优质茶树品种,茶树栽培技术会直接影响茶叶鲜叶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成品茶的质量,导致茶农和茶企经济效益的下降。近年来普洱、西双版纳茶区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在茶树扦插育苗、品种搭配栽培组合、树冠结构造型、成年茶园修剪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栽培技术创新,并在幼龄茶园建立于茶苗培育实践中,检验了“弯枝”对幼龄茶园树冠造型的作用效果。从不同茶园、不同树龄的茶地采集的标本,分析了根系状态与树冠生长长势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方法。
  1 普洱大叶茶的生物学特征特性
  1.1 根的特征特性
  普洱大叶茶树属云南大叶种,其根分直根系(种子育苗)、须根系(扦插育苗)2类。直根系由主根、侧根、须根、吸收根组成;须根系苗期至幼年期的茶树没有主根。目前普洱市发展茶园主要是推广无性系良种,采用扦插育苗。扦插苗木无主根,但定植若干年后,随着定植入土方式不同、土壤状况不同、耕锄管理差异,须根逐渐转化、退化,形成1~3根直根,直根的长度可伸长到250 cm以上,这些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了茶树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从采集到的同一茶园的茶树标本根系可以看出,根系生长良好的,其枝叶生长茂盛,真实体现出“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茶树根系生长要求土壤深厚,有效土层应达100 cm以上,地下水位在100 cm以下,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达1.5%以上,pH值4.5~6.5,深耕改土,深施有机肥料是保证茶树根系良好生长的重要保证[1]。
  1.2 茎的特征特性
  普洱大叶茶树是典型的乔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高。茶树幼年期顶端优势十分明显,但此时可塑性较强,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其生长的顶端优势,促进合轴分枝。笔者通过多地茶园调查认为,经3~5年人为修剪后进入投产期的茶园,茶树生长已经逐渐失去了明显的顶端优势。因而,在树冠造型与培养上要尽量扩大树冠采摘面,形成立体造型,就可能实现优质丰产。
  1.3 树冠的特征特性
  良好的茶树树冠结构是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一般优质、丰产树冠应具有分枝结构合理、茎枝粗壮、高度适中、树冠宽广、茂密,树冠面上有一定的载叶量。大叶种茶树第1分枝离地面较高,云南茶区多数是开垦梯台种植,普遍将树冠高度提高到80~100 cm,幅面宽度达到130~180 cm,考虑到大叶种生长的顶端优势问题,树冠采摘面均采用平剪,这样的树冠形成后,树冠面上的叶层集中,厚度不够,冬季修剪后叶片更少,看上去光秃秃的,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翌年的产量,而且树冠下部枝杆裸露,光照过多,苔藓、地衣生长危害严重。另外,台地茶园采茶只能站在台地的内侧一边,当采摘面达到160~180 cm时,因采不到外侧的茶叶,只能在茶行树冠面上每隔250~300 cm剪开1个半圆形缺口以便采摘外侧边缘的鲜叶。这样一来,树冠实际采摘面积自然减少很多,导致茶叶产量的下降。
  原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研究员肖时英教授,退休后创立“普洱市时木茶厂”进行“立体生态茶园”建设研究,茶树种植方式由原来双行、小行距40 cm,扩大到80~120 cm;树冠修剪由平面修剪改成1个平面和1个斜面组合的立体采摘面,使茶树采摘面扩大到200 cm以上,可站在梯地内外两侧采茶,采摘面积比对照扩大1倍以上,茶叶产量也增加了1倍。经过比较,平面树形产量为2 766 kg/hm2,而立体树形产量则达到了5 611.5 kg/hm2。笔者对该茶园调查后发现,茶园内茶行整齐,无缺株断行现象,茶树长势良好,枝叶繁茂,苔藓地衣极少,病虫危害轻微。该种植方式是目前普洱大叶茶最先进的栽培方式。
  2 茶树无性系良种栽培新技术
  2.1 茶树扦插育苗技术的创新
  原来的扦插育苗,是在要求施入基肥的“熟土”上面铺1层3~5 cm的无菌“心土”保障插穗正常生根,而后的生长从下面吸收养分成长育苗。现在的方法多数采用铺垫“完全心土”育苗。选择水稻田或其他平整的旱地(选择旱地时在地面上铺1层农用薄膜,两端完善排水系统),用木板、竹笆或砖围边做苗畦,上铺20~25 cm的“心土”,提供苗期全程生长,保障不受土壤病菌感染[2]。
  2.2 茶树品种搭配与组合种植技术的创新
  建设新茶园,选择早、中、晚生品种搭配。普洱市时木茶厂肖时英教授创新的一带茶行种植2个茶树品种,经过10多年的生产试验证明,其生产效果十分明显,结合错时修剪,较好地缓解了春茶“洪峰期”的问题。
  2.3 茶苗种植时,根系入土方式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笔者从不同地方、不同树龄的茶园采集到几十株茶树标本,观察分析发现,茶树的生长发育与种植时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关系密切,以根系分布均匀、斜向土壤深层的长势最好。
  2.4 茶树幼年期树冠培养方式的创新
  一般茶树幼年期树冠培养采用3次定型修剪,耗时3年。笔者带领学生在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新茶园进行茶树树冠培育试验,将第1次定型修剪改为“弯枝”,有效地降低了大叶种茶树的分支高度,10 cm以下分枝达到3~5枝。普洱市原生茶叶公司在倚象乡茶叶基地进行生产试验,第2年用“双杠”将茶枝压向台地两侧(代替第2次定型修剪),使树冠宽度迅速扩大,台面生产小枝迅速增多,2年完成树冠培养标准,实现投产。
  2.5 大叶种茶树树冠形态结构的创新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云南大叶种茶树顶端生长优势强,只能平修剪或凹形修剪。茶学专家肖时英教授在自己种植的茶园进行树冠造型研究,将树冠修剪成1个平面和1个斜面的立体造型(类似“厂”字形),使树冠采摘面扩大了1倍以上,而且可以方便地站在台地两边采茶和耕锄管理,有效地改变了茶树的顶端优势,产量倍增。
  2.6 生产茶园修剪时间错开的创新
  茶园内种植不同萌发期的品种,可以错开春茶洪峰。普洱市时木茶厂肖时英教授将立体树冠的两边分别在当年秋冬季和翌年春茶后修剪,更加有效地实现了对茶树萌芽的调节和控制。同时,通过修剪深度的掌握,解决了春茶集中猛发和茶芽细小难采的问题。
  3 普洱大叶茶栽培新技术的实施
  3.1 茶树扦插育苗技术
  茶树是异花授粉作物,后代变异大,茶树良种都采用扦插育苗。云南大叶种茶树扦插育苗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制定省级地方标准。有关常规育苗方法程序的资料介绍较多,这里不再多说。笔者调查认为,培育壮苗重点在3个环节:一是插穗枝条的培养;二是扦插的土壤选择;三是扦插后的管理。影响插穗发根的主要因素有:茶树品种、插穗的老嫩程度、枝条的粗细与长短、插穗留叶量、腋芽动态等内因和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外界环境因素。笔者调查发现,生产上常出现的问题是插穗扦插后开花多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枝条生长中的“阶段发育”问题,其次是母树的C/N营养平衡关系。阶段发育问题可通过对母树的深修剪,降低阶段发育年龄,同时增施氮肥,抑制花芽分化,减少开花,从而降低插穗养分损失,培育壮苗[3]。
  为避免茶树根结线虫病的危害,目前育苗多采用铺“完全心土”育苗。一般选择交通方便的水稻田作育苗基地,用其他旱地育苗时可用无毒、无害的农用薄膜隔开。铺全部卫生土地做法是,先视园地地势、地形情况,开挖排灌水沟,按苗床宽度110~120 cm,畦沟宽度35~40 cm标准,用木板、竹笆或砖块砌边围成苗床基础框架,平整压实地面,如为旱地再铺上农用薄膜,在苗床地面上撒施钙镁磷1 5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上铺20~22 cm厚的酸性红、黄壤心土,提供保障苗期根系生长的全部需要。
  在普洱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扦插育苗的全程按排:第1年冬季对母树不修剪,施适量的有机肥,第2年采摘春茶后5月进行深修剪,程度视母树情况确定,10月做好扦插准备工作,11月完成扦插,进行精心管理,以苗高25~30 cm时打顶,促进分枝,培育壮苗,6月上旬至7月中旬完成移栽,8月下旬补苗1次。第2年雨季来临时再用同龄、同品种茶苗进行第2次补苗。
  3.2 茶树品种的选择与搭配组合
  云南省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位置,茶树异花授粉产生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但传统的种植方式形成相对种植品种单一,同一茶园,茶树发芽相对集中,春茶期间最易形成“洪峰期”,给采茶、加工带来困难,同时,品种单一也不利于抵抗自然灾害及病虫危害。选择多品种组合搭配,各品种优势互补,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错开洪峰期,调剂采茶劳力和加工设备,增产增收。茶树品种应优先选择已适应当地种植的良种茶树,注意发芽期的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一般早生品种占50%~60%,中生品种占30%~40%,晚生品种占10%左右。普洱市时木茶厂在7.33 hm2茶园里种植27个茶树品种,在一台茶地上种植2个品种组合(双行单株,每小行1个品种,一般台地宽度为2 m),并且利用立体修剪,在不同的季节分2次修剪,错开了发芽期,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应。
  3.3 茶树种植方式
  在普洱茶区普通生产茶园,农业生产靠天吃饭,茶苗移栽成活率的高低与移栽季节关系最密切,移栽以雨季6月上旬至7月中旬最好。种植方式与成活率有一定关系,但种植方式对后期茶树影响很大。笔者分析8~10年树龄的同一茶园中采集的茶树标本根系发现,茶工种植时,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可归为3种类型:一是根系自然分开向土层深处生长,四周根系分布平衡;二是根系偏向一边,斜向土层深处生长;三是根系与茎杆折成近90°角呈“L”状排列种植,根系在土壤中几乎是水平方向生长。其中第1种类型的茶树长势最好,根深叶茂,茎杆直径在10 cm以上,第2种居中,第3种最差,茎杆直径在3~4 cm。因此,种植茶苗一定要使根系自然舒展分开向下,才有利于茶苗的成活和后期的茁壮成长。
  3.4 优质丰产树冠培育方式
  茶树理想的优质丰产树形前面已经介绍。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以及在校园试验地的茶树栽培实践研究认为:云南大叶种茶树理想的树冠造型培育应抓紧在幼年期,关键是降低茶树一级骨干枝的分支部位。大叶种茶树顶端优势明显、生长旺盛,在苗期多数植株已经长高到30 cm以上,茎杆下端叶片脱落,常规的3次定型修剪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普遍形成伞状的“高脚茶树”,因此云南省茶园平均产量不高。笔者培育树冠的方法是:改第1次定型修剪为“自由弯枝”,第2次定型修剪为用“双杠压枝”往茶行两边压条,第3次定型修剪用篱剪按设定的“理想造型”修剪出雏型,一般在种植后2足年即可初步定型,达到试投产要求。“自由弯枝”就是不挑方向,哪方空间大就弯向那方,“双杠压枝”就是用2根木棍像双杠一样固定后将茶树枝条分别压向台地两边。“弯枝”的作用是抑制了主干生长的顶端优势,促进了侧芽萌发。“弯枝”的好处是不伤害刚成活的幼年茶树,不减少已经形成的生物产量,被弯曲的枝叶仍然可以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为生长提供养料,侧芽萌发生长快、成活率高。弯枝后分支部位可降低到10 cm以下,当新枝成长起来后,及时解除主枝的绑缚,主枝与新枝共同形成一级骨干枝,改变了树形结构,加快了树冠培养进度[4-5]。
  4 存在的问题
  上述关于扦插育苗用“完全心土”技术比较成熟,得到广大茶农认可并采用。茶树品种搭配组合栽培技术、茶树树冠立体造型修剪方式等技术由普洱市时木茶厂肖时英教授首创,实施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存在的问题,一是对无性系大叶种茶树的栽培技术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完整的综合研究。二是茶树栽培时,根系入土的分布方式对茶树生长量、生长势的影响实效缺乏对比研究数据。三是“弯枝”代替第1、2次定型修剪与传统的定型修剪对树冠培养的效果差异同样缺乏对比试验数据。这些都有待于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开展。
  5 参考文献
  [1] 骆耀平.茶树栽培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31-134.
  [2] 陶仕科,王新华.云南大叶茶建园及苗期管理技术[J].中国茶叶,2009(2):22-23.
  [3] 吕永康,熊昌云.新茶园建设与茶苗移栽的教学实践[J].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学报,2012(4):63-67.
  [4] 姚福芝.云南大叶茶建园及栽培管理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9(5):40-42.
  [5] 袁志仁.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栽培[J].云南农业科技,2003(5):22-23.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911756798 云南普洱茶客服QQ号QQ号:2869702
普洱茶百科
普洱茶图片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