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普洱茶百科普洱茶新闻

2009年普洱春茶趋势


  春茶产区火爆销区平静
普洱茶品网 http://www.puercp.com/7/view-3082991.htm
  
  进入4月以来,综合各大春茶产区与销区的消息,以及4月昆明茶博会,上海茶博会和北京茶文化节的情况看来,春茶原料比往年有较大增长,传统的绿茶产区增幅达20%左右,而普洱茶茶区的增幅就更大,古树茶价格几乎上涨了100%,云南各大著名的茶山云集来自四面八方的茶商。
  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旱情的影响,各地的首批春茶减幅很大,这拉动了少数不受干旱影响地区的春茶原料上涨。受到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市场持续低迷的波动,作为传统春茶原料的大区云南,一些茶区的原料价格一度跌回到2004年以前的水平,一些茶区的农民甚至连茶叶都卖不出去。
  从这个角度来比较,会发现一个较大的涨幅,但依旧不能传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因为许多商家反映,春茶的销量并不乐观。至少,从北京马连道的销量看来,商家没有明显地感觉到气氛与往年有何不同。不过,一些老字号,比如吴裕泰、张一元情况要好得多,还能看到排队买春茶的情景,天福茶叶的门口也一直人来人往。普洱茶的大量订单2009年与往年相比,还是集中在传统消费区域珠三角一带,一些相对成熟的区域像山东一带,也有一定的增长。
  受到国际金融风暴影响,一些高端客户削减了以往大批量定制茶礼的数量,最稳定的销量还是在那些摆放在街头价格低廉的茶类中。于是,有一种观点认为,2009年不再是一个高价位品种的年份,大家的注意力会向中低端方向发展,他们希望这些有限的产量能够维持一个合理的平衡。
  茶商大量收购原料,还与银行放松贷款有关。2007年和2008年,普洱茶许多企业忽然停止发展的步伐,与银行贷款有很大的关系,为此,政府筹备了一些救助资金帮一些企业度过了难关。艰难熬过两年的茶企,对市场的格局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而业界又普遍认为2009年是茶叶发展的绝好机遇年,所以铆足劲发展的企业不会放弃收茶的最佳时机。
  同时,这种状况也与云南省政府调整云南茶叶格局有关。现在云南茶叶格局是绿茶、普洱茶、红茶三箭齐发,所占比例为5:3:2。绿茶群体的消费基数目前仍然是最大的,而从2008年开始,红茶的销售势头上升,各产区的红茶企业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普洱茶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诞生了多家抗市场风险能力很强的龙头企业,并形成了大批稳定消费群体,只要营销策略得当,拉动更多的消费者不无可能。
  
   普洱茶在2009年的三个两极化
  
  换在200年前,任何一个教书先生都会熟背四书五经,换在今天,会背这些玩意的人可能会成为“国学大师”。同样,50年前随处可见的制茶工艺,今天被戴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帽子。科技进步,商业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变化让传统的手工制茶技术上升到了要保护的地步。
  在国务院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武夷茶、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等归类在“传统技术”类别,一共占据了七席。这有别于传统所谓茶六大类的分法,第一批公布的武夷茶工艺和第二批公布的普洱茶工艺跳出了青茶与黑茶的范畴,独立成条,其中普洱茶又分为宁洱县贡茶制作工艺(沱茶)以及大益茶制作工艺(饼茶)。
  这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大部分与中国传统产茶区有关,那些是近200年来形成的中国区域性名茶,而亮点也很显然,比如勐海茶厂的“大益”是企业申报,如果加上张一元的茉莉花制作工艺,那么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老话说的中国有名茶无名牌的尴尬局面已经结束,至少“大益”和“张一元”已经是品牌的象征。
  勐海茶厂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经是普洱茶界的第一品牌,当前的语境下,说“大益”是中国普洱茶的第一品牌是毫不过分。
  回顾这些,无非是为当下许多茶商做茶找到某种路径,在茶行业,以往是传统手工与机械化同步进行。现在这种彻底分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企业开动机械化的流水生产,特色企业则在较少的资金和较少的人力下继续着自己的梦想。
  在一些资深茶客看来,茶是越喝越往传统里去,因为这样的需求,诸如像“臻味”普洱这样的企业应景而生,在掌门人邱明忠看来,纯料、手工这样的做法正是回到了传统,他们的努力是继承了祖先的遗产,“宇欣号”的掌门人周俊也是只做一个山,只做一种料的代表,他纯粹到从采摘到最后的压制,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在周俊的时间里,他的茶还远远不到流通的环节。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普洱》杂志在以后的栏目中,会持续给予这些人很大关注。
  在另一个两极分化中,就是产品的具体形态。手工茶的坚守者自然是砖饼沱的捍卫者,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其他普洱改革者的步伐。如果说便捷式的包装只是换个样子,里面还保留了传统茶形态的话(比如迷你小沱,小方砖,即便是这样,像永年的PK砖还是有了一定革新,开始科技专利的申请与保护),那么诸如龙润头道水、滇红看看茶之类的,就完全看不到茶的样子了。
  科技力量的注入与广告运作,茶叶形态给人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比如天士力的固态速溶茶(茶粉)。茶膏方面,几年来默默从事茶制品深加工研发和推广的蒙顿茶膏摆脱了孤军奋战的局面,在蒙顿茶膏拉动下,终于引领并开拓出一个全新的产业,各种熬制茶膏顺势涌现,形成一个科技型企业与众多熬制茶膏共同拓展茶膏市场的局面。
  普洱茶的两极分化还出现在生熟之分上,这是普洱茶界生熟之争后的具体体现。接受较近传统,认为普洱茶生茶发挥不了普洱茶独特功效的人,选择了以熟茶为主的生产路线,这一路线的支持者又与许多大资本的想法不谋而合,比如天士力的固态速溶茶,就是从熟茶中提取的。
  生茶的生产者大部分走传统广州销区路线,尽管收藏普洱茶的市场热情受到过严厉打击,但仍然有收藏者愿意为爱好埋单。普洱茶的生命时间与存活时间依旧是它的核心价值,需要界定的也仅仅是,这样的时间究竟有多长?
  普洱茶的三个两极分化,正在通过茶外的力量迅速释放,那些结合点的整合也已经开始,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持乐观态度。
  
  高期待 冷处理 不放弃
  
  从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普洱茶正从风头浪尖回落到趋于正常的水平线上,目前市场上仍然有不少囤货,“……特别是一些劣质普洱茶的存在,这还需要时间来消化”。一位茶商如是说。
  有业内人士说,目前普洱茶价格居低位的原因,一是那些在炒作期囤积下来的,成本价格本来就低廉的普洱茶把总体价格往下拉,再就是一些企业资金断链,不得不低价、甚至亏本出货。
  目前市场虽然依旧处于低谷,绕开市场,茶人茶企普遍对未来市场充满乐观,在赴云南重要茶产区临沧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从茶农到茶厂,并非想象之中的萎靡不振,一些生态、有机茶园或示范基地,得到了茶企的扶持和茶农们的悉心管理。
  在低谷期先打好基础,普洱茶在现阶段只按定单生产,是临沧茶区茶企比较冷静的普遍做法,用企业的话说,就是要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市场,不能再盲目生产。面对现阶段市场的低落,临沧产区调整了生产结构,加大滇红茶的生产比例,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有效保障了茶农利益。
  在滇红茶生产销售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渠道不畅的一面,有的企业自己有出口权,却找不到客户,或是不知道出口程序,只好做省外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包料包工的加工厂了。
  那么,普洱茶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从现阶段的种种迹象表明,普洱茶的未来很可能是留两端,弃中间。两端即以注入科技含量为代表的普洱茶膏、茶粉、方便速饮及茶提取物的利用;另一端则是以纯料、手工为代表的个性化传统普洱茶。夹缝中的中端,在未来几年,将在两端的引导下出现变局。
  在农残、健康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再回望临沧茶产区那些得到了茶企的扶持和茶农们的悉心管理的生态、有机茶园或示范基地,普洱茶的未来两端,正蓄势以待。
  
  来自茶区的声音
  
  本刊记者于4月中下旬,在云南最大的茶业基地临沧市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临沧一直以来坚持的“企业+基地+协会+茶农”的“临沧模式”,经过几年的推行,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并且在当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临沧模式”中,种植基地是农户的,管理是按照公司要求,具体的实施由协会负责,这就是企业和茶农联合的优越性。同时,近年来普洱茶价大跌造成的茶农思想负担重的问题,也因为得到协会的从中协调,茶农们大部分都能接受普洱茶泡沫垮塌的事实,认清形式,找准自己的位置。
  以“勐库戎氏”为例,这季春茶刚开始,公司就已经付给了茶农近300万元鲜叶收购款。平均收购价格是5.8元一公斤,最高的20元一公斤,尽管这和普洱茶最火热的时候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在我们的走访中发现,鲜叶能卖到这个价格,对于茶农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毫无疑问,在临沧老百姓心目中,早已把茶产业当成了自己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需要面对的是,临沧的原料,跌幅都非常大,而农民的收入,竟高达70%源自种茶。仅亥公村的有机茶园,鲜叶的价格从最高时候的18元/公斤大跌到如今的4元/公斤,而茶农无法控制市场,除了着急之外,只能靠栽种果树,养殖等立体农业,来度过眼下这个危机。
  也有临沧当地茶商,在普洱茶如此低迷的情况下,加速研发速溶茶粉,为普洱茶注入高科技含量,提升了茶价的同时,还以此打开了省外市场和美国市场,这样的创新举措,也未尝不是茶价低迷的时期,可以潜下心来做的。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911756798 云南普洱茶客服QQ号QQ号:2869702
普洱茶百科
普洱茶百科
马来西亚举行第八届东南亚普洱茶展销会 《生普茶学院》第五课 如何分辨普洱茶好坏高清视频 普洱茶是近几年热卖的茶品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与追棒,而且普洱茶美容养生功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