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普洱茶百科普洱茶新闻

普洱茶产业链下生产聚落形态分析


  摘要: 该文以普洱市思茅区茶叶种植为例,通过对普洱茶产业链下生产聚落现状的分析,得出该片区的聚落因茶的关系可划分为多种类型,针对现状总结了特征,得出茶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市场、政策等多方面是影响聚落形态的重要因素,并由此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此类型聚落的空间布局提供一些建议。
普洱茶品网 http://www.puercp.com/7/view-4115643.htm
  Abstract: Taking Simao tea plantations area for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production settlement status under Pu'er tea industry chain, this paper got that the settlement of this plantations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many types due to the relationship of tea, summarized the features and got that the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arket, policy we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settlement morphology, and thus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spatial layout of this type of settlement.
  关键词:生产聚落;形态;空间;普洱茶;普洱市
  Key words: production settlements;morphology;space;Pu'er tea;Pu'er City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017-02
  1 现状概况
  1.1 区位概况 普洱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近几年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普洱市十个县,110多万人种茶,成为了普洱市的主导产业,也影响着城乡聚落空间的发展。思茅区作为普洱市委、政府所在地,属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了茶区生产聚落发展的典型片区。
  1.2 思茅区茶生产聚落现状 普洱茶的生产环节主要指茶叶的种植,据现状调研发现普洱市思茅区茶叶种植以南屏镇、思茅镇、倚像镇片区较为典型,茶叶生产聚落可按基地区位、来源来分。
  1.2.1 按基地区位分 生产聚落按茶叶基地距城远近分为远郊和近郊两种类型,支撑着整个思茅区茶产业的发展。①远郊种植:远郊种植是指思茅区倚像镇境内的茶生产基地,距离思茅城中心10公里。主要分布在倚像镇境内,沿214国道往江城方向延伸。②近郊种植。近郊种植是指分布于思茅城区周边的茶叶基地,距离思茅城中心2公里,主要位于思茅镇及南屏镇境内。以南屏镇、思茅镇周边村庄为主,绕城区周边发展。
  1.2.2 按来源分:
  ①按企业来源来分:
  1)乡镇、县级企业:乡镇、县级企业是指在计划经济时代下,以县、乡、村等集体名义开垦山地种植茶叶,为集体创造财富而建立的企业机构。这里主要是指位于近郊的茶厂,如:茶科所、光坡茶厂等。
  2)私人企业:私人企业是自2000年以后,随着基地种植的热潮,从原来乡镇茶企业工作的人员转制出来重新开垦基地、成立新的茶叶公司,这部分企业基地主要是位于远郊位置。如:昌云茶厂、龙生集团等。
  3)个体户:个体户即为散户,是自2005年以后,本地农民通过自有土地种植茶叶。广泛分布于近郊及远郊零散地块内,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经营茶园,其来源为传统村落村民,早年以种田种地为生,近几年随着茶产业发展才出现的。本地茶农的分布比较广泛,近郊区以城区周边本土村落村民为主如土桥、白庙等;远郊以倚像镇本地村落为主如大寨、竜竜坝等。
  ②按茶农来源来分:
  1)本地茶农:本地茶农是指拥有个人土地,从事农业种植,其中茶叶种植只是多种劳作方式中的一种,其来源为传统村落村民,早年以种田种地为生,近几年随着茶产业发展才出现的。本地茶农的分布比较广泛,近郊区以城区周边村落村民为主如土桥、白庙等;远郊以倚像镇本地村落为主如大寨、竜竜坝村等。
  传统村落自身拥有土地为本地农户带来了多样的劳作模式,其村落的安排也备受影响,平坦的土地用做耕地及村庄的发展,而背靠的大山则用于林地的种植和茶山的开垦,其茶叶的种植对自身区位及聚落分布的形态并未形成影响,仍然是传统的居住观念、风水理念及劳动方式的便利程度是村落选址及房屋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
  2)移民茶农:移民茶农是指乡镇、县级企业、个人企业开发基地种植,从普洱市境内、昭通地区贫困县移民农民从事茶叶种植,无个人土地,主要以企业土地为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种植方式单一。移民人数众多、集中安置、穿插于传统村落中。可分为本市移民和外市移民。
  移民茶农的分布已形成了以企业为单位划分的大空间聚落,以劳作半径划分的村、寨小空间村落,分布于他们各自所管辖的茶园中间。
  3)本市移民茶农:本市移民分布较为集中,近郊区分布于乡镇、县级企业,主要来自周边的景东县、镇远县、墨江县及宁洱县等地,此时属茶产业规模种植的初期阶段主要安置于思茅城区周边。到中期1998年开始私人企业的发展,随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发展,通过移民创造劳动力。此时移民主要安置在远郊位置,成片集中于倚像镇,如大寨村委会大黑山片区、营盘山、干海子及大寨村委会龙潭片区的移民。本市移民是整个茶区内为数最多的茶农,占据着茶产业种植人数的70%,是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
  4)外市移民茶农:外市移民茶农主要是从昭通市大观县、巧家县及永善县地区移民而来,现今主要分布于远郊茶区如倚像镇柏木河、大地山及大寨村委会龙潭片区的位置。   村落的分布以劳作半径划分,几户为一小队,安置于较为平坦的地块内,位于半山腰或者是山顶平坦位置,周边为茶园。以茶厂为单位,按小队形式划分,位于茶园中间,仅以种茶为主要的劳作模式。另外移民村落的建设保留着原有的特点,如外市移民主要是昭通苗族据多、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并未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村庄建设、宗教信仰及民族文化等。
  2 思茅区生产聚落特征总结
  2.1 聚落大聚集、小分散 思茅区普洱茶种植聚落具有了两大片区,多组团,数小队的空间特征,聚落依据茶叶基地分散,形成了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结构。
  2.2 聚落分布广、规模小 生产聚落依据茶基地分布而分布,茶基地的不断扩展使得不同类型的生产聚落出现,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各小村落沿茶而居,聚落空间结构比较分散,出现了“点多、面广”的状态。
  2.3 聚落依茶而建、缘茶而生 茶是作为茶生产聚落生存的前提,企业发展,移民发展需茶产业的支撑,生产聚落的出现因茶产业的发展而形成,茶农的发展依据茶园的形成而发展。
  2.4 聚落类型多样 生产聚落因茶而生,然而不同的产业背景产生了远郊、近郊、企业、个人、本地、移民等的不同聚落类型,以共同的利益维护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5 聚落产生的时间性 生产聚落的形成、发展具有时间性,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以政策引导生产聚落产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经济发展优先为驱动使生产聚落不断发展,先近后远茶区发展、聚落形成。
  2.6 聚落职能性的不同 国家政策的输入性制度形成了移民聚落的社会组织方式;而本地茶农聚落发展时间长,劳作模式多样,以自发的方式组织生产。不同的茶农以各自不同的社会组织维护茶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 思茅区生产聚落现状成因分析
  生产聚落的发展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就现状来研究生产聚落形成、发展的因素。
  3.1 自然地理因素 从思茅区茶叶种植特性来看,茶叶种植离不开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是茶叶种植的基本条件。另外茶叶多种植于山坡及半山坡地区,思茅地区具有山多地少的特点,其茶园分布面积大,劳动出行以步行为主,限于劳动半径,生产聚落的分布广泛;另外茶叶一年三季可采摘且以手工采摘为主,此外种植期间还需除草、施肥,因此整个过程需大量的劳动力,所以生产聚落规模小。
  3.2 茶产业发展特性 早期普洱茶的发展为思茅区后期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级政府对茶产业的依赖,并对茶基地的控制和引导,在宏观上决定了生产聚落发展的大方向。其次茶产业的种植需大量土地及劳动力,在早期发展不成熟的条件下,当地政府通过移民及发动企业的方式开垦荒地种植茶叶使得各聚落小分散。
  3.3 土地政策 传统的聚落规模、人口有可支配发展的耕地、林地资源作为支撑,产业模式、种植结构多样。而外来移民聚落的形成更多只是依赖少量的林地资源,种植基地破碎、适合聚落发展的空间面积较小,需满足一定的劳作半径,因此聚落分散,与茶地资源趋同分布。
  3.4 市场 茶叶市场氛围的形成是生产聚落发展的基本条件,从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后期市场经济的转型再到普洱茶产业链的规模化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促就了思茅区茶区域生产聚落的空间结构。
  4 对策与建议
  生产聚落的形成、发展影响着聚落形态的发展,据此对此后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期望在以后的产业规划中能作为部分参考建议。
  4.1 以茶为关联,生产聚落共同发展
  4.1.1 茶区聚落经济发展:茶企业的发展促使散户个体发展,其聚落经济的发展已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发展模式,茶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城市、乡村的发展。
  4.1.2 茶区聚落空间发展:生产聚落的形成、发展因茶而生,缘茶而建。早期生产聚落政策性的输入法中,到后期市场经济的自主选择,已使得茶生产聚落有点到面的发展。
  4.1.3 茶区聚落物质环境发展:共同的经济利益,促使不同的人群聚集于此,因茶而起,依茶而存;生产聚落发展壮大促使思茅区茶区环境形成,为同类型产业发展凸显优势。
  4.2 生产聚落发展战略
  4.2.1 经济发展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生产聚落是计划经济下强调资源配置与生产力布局的地域分工所得,忽视了资源产地经济结构的完善,使茶移民村经济结构缺乏足够弹性,难应对市场风险的冲击。在市场经济下,产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保持原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多元化经济发展,增强生产聚落的综合经济功能,是成为生产聚落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4.2.2 完善生产聚落基础设施 系统规划茶区的基础设施,加强茶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尤其道路交通的建设。另外加强茶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如茶叶交易市场、物流集散中心等利于市场拓展的发展条件,促使茶产业向资源密集型发展,凸显产业优势。
  5 结论
  通过对思茅区普洱茶生产聚落的形态分析,在农业原料发展的基础上,茶聚落沿茶园而建。因茶的关系可划分为不同类型聚落,政策发展、茶的种植、生产方式等的不同影响着聚落的形态。笔者建议在今后的产业规划及同类型产业发展中,对相关聚落空间的布局应作出有前瞻性的规划。
  参考文献:
  [1]王湘琪.普洱茶产业链发展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1,(4):6-12.
  [2]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6-296.
  [3]赵艳丰.普洱茶企业如何做好品牌营销[J].茶世界,2011,(7).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911756798 云南普洱茶客服QQ号QQ号:2869702
普洱茶百科
普洱茶百科
马来西亚举行第八届东南亚普洱茶展销会 《生普茶学院》第五课 如何分辨普洱茶好坏高清视频 普洱茶是近几年热卖的茶品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与追棒,而且普洱茶美容养生功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