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普洱茶百科福元昌普洱茶

几个普洱茶友的普洱人生


朋友常约我喝茶,且常指点如何喝好茶,于是对茶的品味也学着讲究起来。大概本着开发我这个消费者的潜质,所碰到的茶商茶友都在追捧清纯正气、齿颊留香的生茶,特别是追捧霸气浓烈芳香回甘的老班章,心中便暗自决定非要品尝正统班章所特有的口感韵味方休。

禁不住对普洱茶本源的探求,禁不住对云南茶山的向往,更禁不住普洱茶年年升值的神秘,于是跟着十多台车几十人的队伍由深圳自驾云南,经普洱、上景迈、入布朗;观老树、攀乔木、品新茶;拍电视、上广播、刊杂志;访茶农谈茶经、看茶厂议规模,一时茶地茶山茶农、茶事茶味茶韵,把云南深圳只说到一步之遥。见识了云南茶山的那片天空,便总想着自驾云南茶山行。

回到深圳静静品茗,望着氤氲袅袅的茶气,云南茶山行的点滴总在眼前不断涌现,千年的老树、大片的茶园、现代化的茶叶加工生产线、成行成市的茶肆、三五茶客品茗的虔诚……几位深刻把握普洱茶精粹的人物跃然眼前。

沈培平

普洱茶山的骄傲

如果把沈培平划为普洱茶人群的塔尖人物,相信没有人反对。但我还是把他树立为生产推广普洱茶的领军人物。不仅在于他带领茶农大面积种植普洱茶做强做大的缘故;更在于他把普洱茶的市场生产出来,把普洱茶的价值生产出来,把普洱茶的文化世界生产出来。

我很早就听说过沈培平这个人物。那年我到腾冲旅游,坐出租车时对美丽的腾冲新区赞不绝口,没想到这一赞却打开了司机的话匣子。说腾冲的变化是时任县领导沈培平的手笔,是他领头把火山文化、地热文化、玉石文化、和顺村为代表的村寨文化揉成全新的腾冲旅游文化,提升了腾冲旅游的市场价值。

后来沈培平到了普洱市任职,把普洱茶作为普洱市腾飞的重点。据说云南从有土司治理以来如此重视普洱茶的地方行政长官,沈培平可以排在第一位。于是社会上便流传起云南马帮进京的轰动;便有了京城某仓库存放了若干年的一筐不到十斤的普洱茶拍卖了50多万的传说;便有了某一国家级研究所证明普洱茶有降脂降压药用价值的理据;便有了茶农不再是赤脚爬山背朝天的农民而是茶文化生产的环节;便有了若干个几十万亩大面积的茶园、茶马古道历史探寻旅游的经典……

我终于见到了沈培平。那是到达普洱市的第二天早上,我们约好采访普洱市发展普洱茶产业的情况。

沈培平身材壮实,步履有力,给人感觉是那种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因头天晚上接待到深夜的缘故令黝黑的脸庞略显疲惫,当知道采访将用手机传输直接在深圳电台播出,双眼便闪出睿智的光芒。采访的主题直奔普洱茶的生产。

“普洱市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区级市,把普洱茶树的雕塑竖立在普洱广场,是要以普洱茶为突破口,推动普洱茶种植,让普洱插上腾飞的翅膀……”

普洱茶战略构想四大步,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虽知此四步曲诸多报刊已做过详尽报道,但亲耳听来仍感气魄雄伟,催人奋进。

“农业普洱,随着普洱茶价值的上升,大规模种植茶树的兴起,茶叶生产方式也在发生转变。普洱茶生产正向大面积种植、大规模管理的方向发展……”近年普洱茶生产的确成绩斐然,村寨茶树与大面积茶园生产互补,大型茶厂与特色茶坊生产互补,茶叶产量年年上升品种逐年增多,市场利好,普洱正逢发展好时机。

“文化普洱归入市场推广范畴。要想打开市场,光靠茶叶的品质是不够的,光靠一小部分人的传承也是不够的,要想普洱茶在全国茶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依托文化推动……”

我们自驾云南茶山行,追寻普洱历史文化,不正是文化普洱的最佳诠释吗?茶山的旅游开发,茶马古道历史探寻,茶文化的历史人物、趣闻轶事,普洱茶具的演变与收藏,无一不是文化在推波助澜。

“科学普洱,主要讲如何把普洱茶推向国际市场。普洱茶在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国内销售也有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但要让普洱走出国门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如果让外国人也像中国人一样,讲究喝茶的那一套程式耗费那么多时间去等一杯茶,那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研制出适合普洱茶冲泡的茶包,让普洱茶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人文普洱,就是要把普洱茶的文化传承下去,让普洱茶文化成为历史。我们要求各个村寨对千年老树、百年老树登记造册,细心养护管理,记载好茶文化的历史今天……”

是啊,谁都希望茶客一喝普洱,就能道出普洱的历史、普洱的传承、普洱的发展。

望着侃侃而谈的沈培平,我看到了沈培平对普洱茶生产的热情、对普洱茶文化的执着、对普洱茶精粹的把握。在万亩茶园山顶的问茶楼,沈培平题写了《问茶楼》。是品茗、是寻问、是探索?沈先生内心世界中对茶的深情和希冀不言自明。

沈培平之于普洱茶,无疑是一个专家,一个营造普洱茶文化从而带动消费市场的专家,一个在普洱茶推广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专家。

我庆幸普洱市有一个懂茶爱茶的专家型领导,也为茶农们有一个懂茶爱茶的专家型领导而感到骄傲。

太俊林

经营那一片湛蓝的天空

太俊林是深圳永年太和茶叶有限公司老板,走出校门后就跟普洱茶打滚了二十多年,是一位年青有为敢于创新的茶商。

太俊林是云南人,个子不高,戴着眼镜,平常话不多,显得儒雅淡定,对人说话总是笑眯眯的,一点也不像商人。他有很多朋友,当然是喝茶的朋友。除了踏遍云南茶山收购茶叶的时间外,只要他在深圳,十有八九在他装修雅致舒适的茶室请朋友喝茶。每次我到那茶室,总是嚷嚷着要喝几十年前的“雪印”、

“黄印”,他也总是笑眯眯地拿出珍藏给我们冲泡。

有次喝了一泡太俊林亲自调料拼配的普洱茶,那茶气清纯、茶汤金黄、入口清香、生津回甘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久久不忍离去,望着那色泽尤新的茶叶,我压下乱下判断的胆气,外行地问这茶存了几年?太俊林轻松地笑了笑“闷。”嘿,只回答了一个字。欲说还休,难道这就是茶商之道。

在云南有茶厂,在深圳有仓库,太俊林三句不离本行,说起普洱总离不开仓储。俗话说“上得茶山多懂得看好茶”,自然对茶叶仓储独有一番心得。要知道一座六层楼的大厂房存储满茶叶,仓储环境条件的控制可不是闹着玩的。好茶只有放得好才会更好。行内都说茶叶仓储的自然环境云南没有广东好,主因是广东湿气大温度高很适合茶叶的转化。行内很多朋友采取云南广东两地分时存储的方法,这样能缩短自然发酵时间,有利茶叶市场营销。当然这种方法只是部分经销商在采用。
据了解,近几年收购普洱茶要数东莞茶客最为豪气,动辄拿出好几栋别墅或厂房存放茶叶,说是自饮投资两不误。曾有报刊报道东莞存有普洱茶市值上亿的茶客已超百人。现在还有大批非经销茶叶的东莞茶客到云南收购茶叶,怪不得普洱茶价逐年推高。

一个好的茶商,躲在云南光想生产不行,老在深圳看着市场也不行,没有一帮朋友侃天说地话茶道更不行。就说他几经周折研发成功的普克袋泡紧压茶吧。他创新用玉米纤维把紧压的普洱茶块包起来做成茶包就具有卫生环保出茶快的特点,开水一冲,原汁原味的茶香茶味便呈现眼前。深圳大运会时,他成功地把普克袋泡茶打入大运会主新闻中心让国内国纠、友人免费品尝。那段时间里,几千平米的主新闻中心就数他那三十平米的茶座人气最旺……下一届大运会城市俄罗斯喀山总统在那端起茶杯、国家大体联主席在那端起茶杯、下届世界青奥会举办地南京市领导在那端起茶杯……无不让芳香沁人口感俱佳的普洱茶所吸引。有人在留言板留言:普洱——世界上最具文化气息的茶。听说当时就有京城的领导希望太俊林北上,利用大型运动会的机会把紧压茶打入北方市场。

推广总是与创新紧密相连。因为创新,让太俊林成了现代普洱的领军人物之一。

太俊林用他儒雅的风度,笑眯眯的真诚、高超的存茶技巧、勇于创新的思维律动着市场脉搏,经营着属于他的那一片湛蓝的天空。

林新

点缀每一道茶的精彩

林新,我们叫他马哥。起因是几个属马的朋友一起喝茶,属他最能侃茶,于是取马群头马之意。

我喝普洱茶是跟马哥学的。其实他喝普洱茶的历史比我多不了几年,但对普洱茶的认识理解恰如云泥之别。他专心钻研普洱,茶经一叙便头头是道,对茶的产地、年份、包装判断准确有如神助,久而久之还有人称他为茶博士。如果你知道他专程从深圳到中山开车来回几百公里,只为品尝一道茶,就会被他对茶的执着所打动。很多茶友品茶时总喜欢叫上马哥,就是想听听他对茶的认知,想学学他对茶的判断。

爱茶,是马哥一大特点。就我所知,马哥对普洱茶的认知,楞是用茶水泡出来的。多年来他为了更好地认知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不同工艺的普洱茶,他对照书本,一道茶一道茶地品尝、对比、记录,把口感、味觉、茶气深深印入脑海。茶的产地太多种类太繁,为怕起歧义,他专攻生茶,把熟茶的认知交给了太太。因而他对每一茶山茶叶的特性总能说出一个让人信服的标准,十足一个茶痴。反正到目前为止,我还未见到有比他更认真的茶客。同样的茶同样的水,他>中茶的手法效果更胜一筹,如果他是茶将军,我顶多算个茶童。

马哥家住四房一厅,有一间房专存茶叶,我问他存放了什么好茶,马哥总是笑而不答。几次跟他去买茶他也甚少出手。但一经认准,就好像买期货一样,抢付给茶商十万八万,然后等着送茶上门。

惜茶,是马哥另一特点。每当我拿到一两饼茶请三五茶友品尝,总是请马哥点评。假若是好茶,他的定论就是先收藏起来,过几年再品。他的口头禅是好茶喝一道少一道,以后再找就难了。我不以为然,好茶现在不喝什么时候喝,我先把好茶喝了,若干年后放了几年的茶不也变成好茶了吗。

马哥笑了笑:什么算是好茶,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虽然行内人都有一个基本认同的标准,但总体上只要适合自己口感,喝起来觉得顺、纯、正也可认定为好茶。

追求产地,其实就是追求口感。口感固然可以用文字书写,但口感也是最飘渺无定的。有的茶散发花蜜味、有的茶散发兰香味;有的似含樟香、也有似含荷香;就算是年份久远散发出来的陈香也因产地不同而各有不同,谁能说得清楚。口感实在是有些人对某一产地的茶特别喜爱,把味蕾上感到的那一丝丝韵味权威地加以说明,让喝茶人的思维固化成茶性,以便更好地推广茶的价值。

马哥一直把自己归入消费者一类,归入讲产地讲品质的那一类。我说他是挑剔,而他总是纠正我,讲品质不是挑剔,就如女士之于手袋讲名牌讲品牌,那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喝茶亦然,过了入门阶段,应该有所追求了。

追求,又是马哥另一特质。正因心有追求,与马哥一起品茶就是一种享受,就是分享品茶心得的过程。只要马哥在,泡茶的位子谁也不敢坐。于是水分大水小水、茶分高冲低冲、壶分快斟慢斟,说得头头是道。比如说水他也自有一番理论。自来水最好存放三天让水中的氯气挥发掉;梧桐山的泉水矿物质太多不大适合泡茶;纯净水虽好但容易造成茶水分离……那什么水才算好呢?呵……还是那句话,自我感受第一位。

喝每一道茶,马哥总会展现每一道茶的精彩,就像展现那七彩霓裳。

当然是在你的眼前,当然是要你的真心。

这不就是茶道吗!多姿多彩的茶道!

石践

在茶韵的陶醉中喝出理性

石践是我同事,茶龄不长,与我算是同一品级的茶友。

石践个子不高,做人沉稳,遇事总以他几十年的新闻眼判断推理,记录下很多有价值的新闻照片。对普洱茶亦然,每次喝茶,总喜欢拿起照相机拍摄他独有的视象,喝茶的人、>中茶的水、使用的茶具、泡过的条索都会进入他的视线,然后把所见所闻放到网站放到空间。很多茶人茶友因他的报道吸引而成为他的朋友。用他的话说,这叫宣传他人提高自己。

“我说茶不是专家,喝茶不是行家,家中没几饼茶更不是藏家,但我喜爱普洱茶,有时也爱琢磨普洱茶的历史和产业的发展趋势。普洱茶历史悠久,文化悠长,我对它寄托期望。”

“都说现在普洱茶的定义必需是大叶种,可当年古六大茶山中的倚邦生产的却是小叶种,而这种小叶种茶却是当年清宫贡茶的主要原料,这是否说明现在关于普洱茶的定义还有待改进?”

“社会上说股市、地产正处波谷,茶市正值波峰,我相信。但普洱茶价不断推高,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也在推波助澜,茶叶市场是不是有点无序了?”

在一帮茶友中,就数石践的问号最多。

“我欣赏也追求生活品质,也甚愿陶醉在烟酒茶的多彩生活中。但生活也有两面性,当“贵族”茶叶越来越多时,老百姓最需要的仍然是最平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中的那个“茶”,而后者才是茶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假若任由普洱茶日趋“贵族”化,走向更为高端的小众,消费者便只剩下宝塔尖上的一部分人,买茶喝茶变成了奢侈消费,那就有违茶源本义了。”

到底是新闻眼,看问题的角度总有特独之处。所谓旁观者清,就是希望“茶山不要发烧、茶市不要发烧、茶客不要发烧”,是希望茶叶链能自我调控、自我约束、有序发展。

我没研究过茶叶经济,不好妄加议论。但诸如茶叶市场传出的以次充好、误导产地、添加色素等问题,有媒体监督,给消费者多一份安心却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我更期待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比他人律之更好。

普洱人生,眼前闪现的人物越来越多。中吉号一口料的老杨、茶山茶市共同进退的孖仔、无量山的汪氏姐弟、推广品茗表演的杨家姐妹、喜欢生熟双拼的老叶……每个人都自有一套理论,每个人都各有一番心得,每个人都定格一个生活目标……

又是一个周末的晚上,还是那帮茶友,还是那三五道茶,还是那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任由“茶气生清风,飘扬欲成仙”……

普洱茶,连缀起茶人茶商茶客茶友,连缀在人文普洱的道上。

普洱人生,人生普洱。

我也乐在道中。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911756798 云南普洱茶客服QQ号QQ号:2869702
普洱茶百科
普洱茶百科
福元昌顶级普洱茶,百年品牌宫廷贡茶 福元昌创始于清朝光绪初年(1891年),后被选为清朝宫廷贡茶。《普洱茶记》云:百年福元昌圆茶,享普洱茶王之誉! 选料及制作:我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