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普洱茶百科普洱茶功效

好的普洱茶是一剂驱除心魔的良药


9月在建水,发现了云南这个词在明清两代儒学文化上的高度。建水保留着云南最为重要的两个儒学文化古典建筑。一个是文庙,有700年历史,占地面积114亩,是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全国第二大文庙。这等规模的文庙,即使在江南自古文盛之地也难觅第二座。一个是“云南提督建水学政考棚”,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至今保存完整,成为中国科考制度建筑上的重要缩影之一,为见证和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初级考试的重要实物遗存。

建水的学子们从文庙出发,进入学政考棚,开始他们的科考之旅。这个考棚集中临安、元江、开化(现在的文山地区)、普洱四府的学子为一片,考秀才并举行科举预备考试。滇南四府的学子汇集建水,在学政考棚逐鹿后,从这里走出云南边疆,跻身上层社会,实现了人生的飞跃变化,不少滇南学子成为地方名士,一代名臣,甚至名垂千古。《新纂云南通志》记载,明代云南共出文进士261人,其中临安府籍的就有56人,占全省文进士的五分之一;清代云南共出文进士692人,其中临安府籍的有158人,也占全省文进士的五分之一。正是因为临安和建水儒学的兴盛,过往的岁月里,这里相继出现了“兄弟进士”、“父子进士”、 “一门三进士”,“兄弟两翰林”等科考佳话,和江南的某些闻名小镇相比毫不逊色。特别是明清时期,全省开科取士的一榜中,临安生员在考中者占了一半,因此而有了“临半榜”的美称。正因如此,什么举人进士,在这里一点也不稀罕,富于幽默感的建水人甚至还用这样的语言调侃这些人:“进士满街走,举人多如狗。”

建水是明清时期云南儒学兴盛的一个缩影。可就在清朝,云南竟然出了这么一件荒唐事。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下令各省督府搜访当地文献进呈。当时的云南巡抚为江西南丰人李湖(字又川),遵令访求,使云南地方文献图书得到聚集。这些文献来到李大人面前之时,这家伙大吃一惊,和他料想中云南缺乏文献的状况不同,摆在他面前的图书不仅数量极大,而且制作极精。云南自十四世纪初叶采用雕板印书之后 ,滇中自行刻印的记载滇事之书及滇人著述之书与日俱增,而且经、史、子、集俱有。有的刻本,不仅行格疏朗,字体隽秀,而且纸本清雅,印制精良。在这些文献面前,嗜书如命的李大人爱不释手,竟然吃了豹子胆,欺君罔上,以“云南蛮荒边远,无文献可言”的折子上书乾隆 ,对所收之书不予进呈。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对于这样的谎言,乾隆竟然信以为真,允准了!公元1775年,李湖因别的事情罢官,卸任时竟把搜访所得云南文献全部带回江西,造成云南文献的一次重大流失。

这件事情令人吃惊,是因为他透露了一个秘密:即使在云南儒学兴盛的清代,从皇帝到朝官,中原和内地的文人心目中,云南都是一个“蛮荒边远,无文献可言”的文化落后之地。李湖的拙劣伎俩能够得逞,就是吃准了这种人们对云南文化水平的这种集体潜意识。于是,不难发现,真实的云南文化,和内地人眼中的云南文化,到底存在多大的落差!

遗憾的是,又有谁敢说,这样的落差今日已经抹平了呢?因为造成这种落差的深层原因,和实际的事实关系不大,而是某些人内心深处自以为是的某种高傲。而高傲,是一种心魔,从来都不容易驱除干净。

普洱茶是一剂驱除心魔的良药,从这个角度来说,今日普洱茶文化的兴起,真的是一件大好事。它不仅为云南茶、云南文化带来声誉,它还是一剂文化上的良药,能够帮助驱除某些人对云南文化的偏见,以及他们内心深处那个不易察觉的心魔。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911756798 云南普洱茶客服QQ号QQ号:2869702
普洱茶百科
普洱茶百科
苹果醋、普洱茶可以减肥吗 繁忙的工作,没完没了的家务hellip;hellip;忙忙碌碌中皱纹慢慢的出现在脸上,每天面对衰老的肌肤与面容,任谁都会为此烦恼不已…
普洱茶